招聘资讯

“薪资面议”的工作,要去面试吗?

2021-01-05


求职时经常会遇见这样那样的尴尬事,且不说记错了面试时间、找不到面试地点这些恨不能把自己捶一顿的掉链子行为,单是心仪岗位上标注的“薪资面议”这一条,就已经能把人推入进退两难、百爪挠心的境地了。

企业招聘中有类似操作者不是少数,虽然见惯不怪,但也抹不掉大多数求职er们的心中困惑:

“毕竟找工作是双向选择,明码标价、开诚布公岂不更好?”

“薪资情况不是衡量是否匹配的唯一标准,但至少也是个重要的参考项呀~”

“如果岗位职责、要求等各方面条件都合适,投递简历、前去面试,结果却卡在了谈薪环节,对双方而言,意味着都损失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啊!”

那么,这样的看似“不靠谱”的做法背后,到底藏了招聘方多少“小心思”?match



01

预算受限,岗位实际薪资确实低


有些企业规模不大,知名度不高,盈利也不算多,那么薪资方面就着实会缺少竞争力,如果直接明示金额或者浮动区间,很有可能收不到简历。


而另一方面,“薪资面议”也会给求职者一些心理暗示:试一试或许能够争取到自己的期望值。对公司而言,只要候选人愿意参加面试,就有被说服的机会,哪怕薪资达不到要求,被其它因素吸引而加入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,比如工作环境、福利待遇、发展机会等方面,也许就长在了对方的喜好点上了呢!


02

灵活变动,依据应聘者的能力而调整


基于这种情况考量的企业,大概可以分两类:


采用宽带薪酬制度的公司,工资范围浮动较大,岗位的定薪参考能力、经验、阅历等多个维度,不单纯以工作内容来判定,因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就不能只凭一封简历来作完整说明了,通过面试有了进一步沟通和了解后,这个薪资标准也才慢慢具象、清晰化。


还有一些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同样也偏好“薪资面议”,比如阿里、腾讯、百度等,基本是在岗位市场平均水平的基础上,匹配求职者的能力,“你可以随意开价,我们也能满足你的期待,但前提是你要有配得上这份薪资的底气/实力。”


03

薪资结构不一定完全公开透明

落到这个层面上的原因,看似不太好理解,但实际上也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必然性——往往会牵涉到跨部门沟通的“弯弯绕绕”,直白点说,就是虽然人事部门主要负责招聘,但是具体的薪资标准最终还是由各用人部门拍板确定的,甚至对某些偏核心的管理岗位,薪水都是保密项,人事部门并不享有知情权。


所以这种情况下的“薪资面议”就比较偏向字面意思了:请求职者们当面跟未来领导、老板谈薪。


此外,非透明化的薪资结构,除了会受公司内部流程的限制外,也包含对外部风险的考虑:如果泄漏了自己的薪资标准,万一被竞品挖墙脚咋办?虽然大多数岗位的薪资都有市场统一的区间范畴,但在人才争夺战中,如果另一家公司开出高于你们公司500-1000元的价格,那么很有可能就把你青睐的候选人招揽过去了。


虽然“薪资面议”常见,很多成因也可以理解,但对求职者而言,不确定的事情总归是“不踏实”的。


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,倒也不必慌乱、焦虑,或者急于回绝,先冷静下来,认真全面考察公司具体情况(规模、性质、历史概况、发展情况等),大致评估其薪酬结构,然后依据个人能力、工作年限、岗位的市场行情等匹配相应的区间范围,做到心中有数,面谈时也就不会满脑子只剩下凌乱和问号,进而被牵着鼻子走了~


呐,有机会时一定要抓住,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是深坑还是好运呢?




求职时经常会遇见这样那样的尴尬事,且不说记错了面试时间、找不到面试地点这些恨不能把自己捶一顿的掉链子行为,单是心仪岗位上标注的“薪资面议”这一条,就已经能把人推入进退两难、百爪挠心的境地了。

企业招聘中有类似操作者不是少数,虽然见惯不怪,但也抹不掉大多数求职er们的心中困惑:

“毕竟找工作是双向选择,明码标价、开诚布公岂不更好?”

“薪资情况不是衡量是否匹配的唯一标准,但至少也是个重要的参考项呀~”

“如果岗位职责、要求等各方面条件都合适,投递简历、前去面试,结果却卡在了谈薪环节,对双方而言,意味着都损失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啊!”

那么,这样的看似“不靠谱”的做法背后,到底藏了招聘方多少“小心思”?



01

预算受限,岗位实际薪资确实低


有些企业规模不大,知名度不高,盈利也不算多,那么薪资方面就着实会缺少竞争力,如果直接明示金额或者浮动区间,很有可能收不到简历。


而另一方面,“薪资面议”也会给求职者一些心理暗示:试一试或许能够争取到自己的期望值。对公司而言,只要候选人愿意参加面试,就有被说服的机会,哪怕薪资达不到要求,被其它因素吸引而加入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,比如工作环境、福利待遇、发展机会等方面,也许就长在了对方的喜好点上了呢!


02

灵活变动,依据应聘者的能力而调整


基于这种情况考量的企业,大概可以分两类:


采用宽带薪酬制度的公司,工资范围浮动较大,岗位的定薪参考能力、经验、阅历等多个维度,不单纯以工作内容来判定,因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就不能只凭一封简历来作完整说明了,通过面试有了进一步沟通和了解后,这个薪资标准也才慢慢具象、清晰化。


还有一些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同样也偏好“薪资面议”,比如阿里、腾讯、百度等,基本是在岗位市场平均水平的基础上,匹配求职者的能力,“你可以随意开价,我们也能满足你的期待,但前提是你要有配得上这份薪资的底气/实力。”


03

薪资结构不一定完全公开透明

落到这个层面上的原因,看似不太好理解,但实际上也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必然性——往往会牵涉到跨部门沟通的“弯弯绕绕”,直白点说,就是虽然人事部门主要负责招聘,但是具体的薪资标准最终还是由各用人部门拍板确定的,甚至对某些偏核心的管理岗位,薪水都是保密项,人事部门并不享有知情权。


所以这种情况下的“薪资面议”就比较偏向字面意思了:请求职者们当面跟未来领导、老板谈薪。


此外,非透明化的薪资结构,除了会受公司内部流程的限制外,也包含对外部风险的考虑:如果泄漏了自己的薪资标准,万一被竞品挖墙脚咋办?虽然大多数岗位的薪资都有市场统一的区间范畴,但在人才争夺战中,如果另一家公司开出高于你们公司500-1000元的价格,那么很有可能就把你青睐的候选人招揽过去了。


虽然“薪资面议”常见,很多成因也可以理解,但对求职者而言,不确定的事情总归是“不踏实”的。


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,倒也不必慌乱、焦虑,或者急于回绝,先冷静下来,认真全面考察公司具体情况(规模、性质、历史概况、发展情况等),大致评估其薪酬结构,然后依据个人能力、工作年限、岗位的市场行情等匹配相应的区间范围,做到心中有数,面谈时也就不会满脑子只剩下凌乱和问号,进而被牵着鼻子走了~


呐,有机会时一定要抓住,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是深坑还是好运呢?



城市通